据《防务亚洲》9月22日报道,印尼国防高层近期再次明确表达购买中国歼-10C战斗机的意愿,并强调这是领导层的意思,而不只是军方的技术讨论。 众所周知,歼-10C早已出现在印尼的候选清单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媒体或官员提起,但也总是说说,没见到过印尼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这一次看起来似乎有点靠谱。 印尼国防部信息局局长弗雷加准将表示,印尼空军正在研究歼-10,因为我们希望拥有一款真正最佳的武器平台,以支持当前政策的实施。 从“画饼”到务实:五代机合作的理想与现实 展开剩余88% 印尼空军长期面临...
据《防务亚洲》9月22日报道,印尼国防高层近期再次明确表达购买中国歼-10C战斗机的意愿,并强调这是领导层的意思,而不只是军方的技术讨论。
众所周知,歼-10C早已出现在印尼的候选清单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媒体或官员提起,但也总是说说,没见到过印尼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这一次看起来似乎有点靠谱。
印尼国防部信息局局长弗雷加准将表示,印尼空军正在研究歼-10,因为我们希望拥有一款真正最佳的武器平台,以支持当前政策的实施。
从“画饼”到务实:五代机合作的理想与现实
展开剩余88%印尼空军长期面临装备体系混杂的困境,主力机型涵盖美制F-16、俄制苏-30和英制“鹰”式教练机,这种多源装备结构导致后勤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零部件供应链稳定性极差。为此,印尼一直渴望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本土航空工业水平,实现空军装备的现代化转型。
2025年4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访问土耳其时曾高调表示有意参与土耳其第五代战斗机“可汗”项目的联合研发,当时双方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合作蓝图:2025至2027年印尼通过资金投入获取部分子系统技术转让,2028至2030年联合开展机身部件和武器系统生产,2031年起在印尼建设本土总装生产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土耳其“可汗”战机虽于2024年2月完成首飞,但要实现量产和交付仍需时间。
根据2025年6月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与印尼签订的合同,48架“可汗”战斗机首批计划于2028年交付,这意味着印尼至少还要等待三年才能获得新机。
更重要的是,印尼在跨国合作中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在韩国主导的KF-21战斗机项目中,印尼承诺承担20%的研发成本,但截至2025年仅支付7.5亿美元,且因技术泄密争议导致合作陷入停滞。
这种“付款却难获核心技术”的前车之鉴,让印尼对远程合作项目充满警惕。
相比之下,中国歼-10C已经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成熟装备。2025年5月,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证实,巴方使用歼-10C战机在空战中击落了3架印军“阵风”战机,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也证实了这一实战战果。
对于急需提升空中战力的印尼来说,这种“即战力”装备远比“未来承诺”更具吸引力。
印尼国防部信息局局长弗雷加准将明确表示:“我们希望拥有一款真正最佳的武器平台,以支持当前政策的实施”,这番话道出了印尼空军对成熟装备的迫切需求。
实战口碑说话:歼-10C的性能说服力
歼-10C之所以能打动印尼领导层,与其过硬的性能表现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三代改进型战斗机,歼-10C具备强大的体系协同作战能力、强电磁对抗环境下的超视距多目标攻击能力、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以及优良的中低空机动格斗和超音速飞行性能。
这些性能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参数,而是通过实战和国际军演得到验证的实力。
2024年1月,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战机抵达卡塔尔参加“吉扎尔-II”联合空中演习,与美欧多款先进战机同场竞技;2025年5月的实战战果更是让这款战机名声大噪。
在国际航展上,歼-10C的表现同样抢眼。2023年11月,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10C后首次飞赴中东参加迪拜航展;2025年3月,在泰国廊曼机场的飞行表演中,6架歼-10C在20多分钟内展示了22个特技动作,充分展现了战机的优异机动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无疑给印尼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
土耳其的“可汗”战机虽然号称“具备第六代战机特征”,还计划研究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概念,但这些都还停留在研发和宣传阶段。
对于印尼而言,土耳其提出的技术转让承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军工合作中往往会对核心技术有所保留,印尼很难真正获得想要的关键技术。
而中国在军贸合作中向来务实,2022年向巴基斯坦出口歼-10CE时,不仅实现了“太行”系列发动机的首次军贸出口,还根据巴方需求调整了指挥系统适配性。这种灵活务实的合作态度,正是印尼所看重的。
战略自主选择:中国军贸的独特优势
印尼作为“不结盟运动”创始成员国之一,始终致力于在大国之间寻求战略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武器供应方。普拉博沃曾强调:“印尼必须维护战略自主,国防合作不应受地缘政治胁迫”。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中国成为印尼理想的军贸合作伙伴绝非偶然。
中印尼两国军事合作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早在2006年,中国就开始推动印尼苏-30飞行员来华培训,双方建立了常态化的防务安全磋商机制。
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两国在国防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印尼国防部长、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等30余名将军先后访华,中国23个军队代表团也访问了印尼。这种长期积累的互信,为歼-10C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现实利益考量,中国军贸模式也更契合印尼需求。歼-10C使用国产“太行”发动机,不存在被国外卡脖子的风险,这对追求战略自主的印尼来说至关重要。在价格和付款方式上,中国军贸通常提供灵活优惠的条件,这对于国防预算有限的印尼具有很大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军贸合作中从不附加政治条件,这与某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并未完全放弃与土耳其的合作,2025年6月签订的100亿美元合同仍在推进中。这种“双线并行”的策略,体现了印尼在国防采购中的实用主义态度:既不想错过五代机的技术浪潮,又需要尽快获得成熟装备提升战力。
而歼-10C作为一款经过实战检验的三代改进型战机,恰好能满足印尼的迫切需求,成为其空军现代化转型的“及时雨”。
从历次提及歼-10C时的技术讨论,到如今领导层明确表达购买意愿,印尼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
这背后既有对土耳其五代机项目进展的耐心消耗,也有对歼-10C实战性能的认可,更有对中印尼军事合作基础的信任。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印尼的选择不仅关乎一款战机的采购,更是其维护战略自主、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务实之举。
信息来源:
外媒报道截图
新华网——印尼缘何看中土耳其五代机
发布于:湖南省